【邓州市】田间地头送技术
发布时间:2022-03-01 10:00:31 作者:佚名 来源: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蹲下身子,用力拔起几棵麦苗,轻轻去除根部的泥土,仔细观察后,冀洪策开出了“药方”:“麦苗属于壮苗。没有发现病虫害,但地里有野燕麦、雀麦等潜在草害。小麦拔节后,进行化学除草。”身旁的刘飞频频点头。
2月24日,邓州市文渠镇李洼村小麦示范方,绿油油的麦苗充满了生机。邓州市农技中心主任冀洪策再次来到这里,和该市荣冠农作物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刘飞进行“约会”。从去年9月帮助选择小麦品种到现在,冀洪策到这里已不下50次了。
为了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邓州市在不同区域建设了14个小麦示范方。每个示范方面积都在1000亩以上。“示范方加强栽培技术的集成与配套,本着资源节约、节本增效、高产优质的原则,实现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冀洪策说。
刘飞的合作社流转土地5万多亩,农技人员为他提供了品种选择、种、管、收等“一条龙”服务。刘飞告诉记者,这些农技人员会根据不同情况,或进行现场培训,或进行会议培训。“遇到难题时,还可以把专家请到现场,也可以在微信群里进行交流。”
邓州市粮食产量常年稳定在30亿斤左右,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全市现有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12名,高级农艺师40多名,在全省县级市首屈一指。各类农业技术推广人员200多人,培育农业技术骨干1000多人,农业示范户2万多户。”冀洪策告诉记者,“农技人员经常到田间地头进行苗情、虫情、墒情等调查,制定有针对性的管护措施。小麦平均亩产900多斤,粮食生产的农业科技贡献率在65%以上。”
1月12日,该市第一个“农业科技小院”成立。“今后在全市不同区域,依托不同科研院校,还要再建3个‘农业科技小院’,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冀洪策说。
“有农技人员全程保驾护航,我们对今年粮食丰收充满了信心!”刘飞笑容满面,底气十足。(记者孟向东本报通讯员王中献)
责任编辑:王志远原文链接:http://nynct.henan.gov.cn/2022/02-28/240578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