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保鲜进田头 助农节本又增收
发布时间:2021-12-23 15:19:59 作者:佚名 来源: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厅党组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农业农村厅针对全区产地缺乏冷藏保鲜设施造成的农产品损失高、农民种植收益差等问题,围绕瓜果、蔬菜和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按照农民自愿自建,政府以奖代补的方式,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助力降损增效,推动产地冷藏保鲜能力、商品化处理能力和服务带动能力明显提升。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补齐果菜流通短板。今年以来,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了678个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加快补齐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先一公里”短板,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见效”。宁夏同心县56家新型经营主体申报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111座,新增仓容59850立方米,新增冷储能力13300吨,农产品损耗减少10%,新增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全县农产品仓储保鲜先进技术逐步推广,产后损失率显著下降,产品附加值大幅增长。隆德县40家新型经营主体申报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40座,新增仓容89500立方米,新增冷储能力17900吨,农产品损耗减少8.2%,新增经济效益800多万元。其中,绿洲蔬菜合作社使用新建的1000吨冷藏库延长冷凉蔬菜保鲜销售期,年增加错季销售量537吨,收益提升35%。盛达家庭农场建设的1000吨冷藏保鲜设施,每年可减少因夏季暴雨造成马铃薯中药材等损失数万公斤。
积极探索发展模式,确保生产保供。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推动形成了以销带产,以产促销的新平台。沙坡头区通过设施建设积极推广“冷库+电商”模式,让产地直通销地,消费直面生产,实现苹果销售增长6.2%。在全区择优确定了4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打造了一批产销贯通、工农贸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区域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形成了小任果业、亮发、聚丰、景台村经济合作社等一批具有集中采购和跨区域配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加工配送的产地集配中心和交易中心,积极探索符合区情的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运行模式。沙坡头在田头市场形成的“生产+分拣+仓储+保鲜+销售”成为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重点建设模式,助推当地特色瓜菜、沙坡头苹果、特色梨枣等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进一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农产品品牌。
积极为农办事,协调落实惠民政策。为解决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用地用电、资金短缺等问题,积极加强与自治区发改委、自然资源厅、供电等部门沟通协调,推动出台《关于加强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关于农村保鲜仓储设施用电实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政策的通知》等各类配套支持政策。协调农行、邮储行及农担公司印发《关于开展金融支持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的合作方案》等文件,发放信贷1.3亿元支持建设项目,推动各县(市、区)落实仓储保鲜设施用地纳入设施农用地管理和农产业生产用电价格优惠政策。平罗县、青铜峡市、隆德县等地通过租用废弃厂房、闲置房屋和学校满足建设主体用地需求。
积极组织专家团队,开展技术培训服务。通过组建区市县三级专家服务体系,召开全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工作视频启动会暨培训会,发布《全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参考技术方案》,并在抖音、快手、乡味宁夏、学习强国等平台上线一批通俗易懂“接地气”的培训短视频等举措,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开展专业化、全程化、实用化技术服务。探索符合宁夏实际的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运行模式,全区农产品仓储保鲜先进技术、物联网系统逐步推广,产后损失率下降20%以上,产品附加值增长30%。目前,全区各县(市、区)都通过线上视频的方式宣传项目建设惠农补贴政策,为建设主体解读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技术规程,培训指导申报平台填报使用;通过样板库专家现场教学,技术员入户指导、设立客服热线等方式,开展“人对人、手把手”的培训辅导,真正把技术服务工作做实做透,解决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主体“不懂建设、不会申报”的难题。
原文链接:http://nynct.nx.gov.cn/xwzx/zwdt/202112/t20211217_323222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