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农村法务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三农资讯

新疆重点产业人才支持计划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申报指南

发布时间:2025-09-23 02:51:12 作者:佚名 来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新疆重点产业人才支持计划现代农业产业

  技术体系项目申报指南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新疆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更好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以人才链赋能产业链,为建设新疆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体系提供强力支撑。根据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新疆重点产业人才支持计划实施方案》(新人才〔2025〕5号),现就开展新疆重点产业人才支持计划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申报工作,制定申报指南如下:

  一、总体目标

  聚焦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战略定位,立足新疆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围绕优质农牧产品品种创新、稳产增产、绿色低碳、节本增效、机械装备、智慧农业、品质提升、质量安全、防灾减损、贮运保鲜、加工增值、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全产业链重点环节,分产业设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着力推进关键技术集成推广,解决产业链难点堵点,促进产业延链强链,推进产学研、产加销深度融合,促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专家团队组成及重点任务

  根据新疆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结合第一批(2023年)新疆重点人才计划产业技术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实施情况,重点支持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料、西甜瓜、蔬菜、核桃、红枣、杏、葡萄和葡萄酒等11个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重点环节的专家团队组建产业技术体系。各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组成及重点任务如下。

  (一)小麦产业。围绕新疆小麦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及存在问题,由首席专家牵头,进一步优化小麦种质资源研究与育种、种子生产与质量控制、绿色栽培、智慧栽培、水肥高效利用、病虫害防治、土壤和产地环境污染管控与修复、化学调控、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农产品精深加工与贮藏运输、产业经济等专家岗位设置和综合试验站布局,组建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在小麦种质创新、绿色高产高效栽培、高效复合种植、小麦精深加工等方面开展技术集成、研发、推广,强化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促进新疆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玉米产业。围绕新疆玉米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及存在问题,由首席专家牵头,进一步优化玉米种质资源与育种、鲜食玉米和青贮玉米资源研究与育种、生物育种、种子安全生产与加工技术、绿色栽培、水肥高效利用、病虫害防治、土壤和产地环境污染管控与修复、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农产品精深加工及贮藏运输、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产业经济等专家岗位设置和综合试验站布局,组建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在突破性玉米品种培育、绿色高产高效栽培、高效复合种植、玉米精深加工等方面开展技术集成、研发、推广,强化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促进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棉花产业。围绕新疆棉花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及存在问题,由首席专家牵头,进一步优化资源研究与育种、生物育种、种子安全生产与加工、高产优质高效绿色栽培、智慧栽培、水肥高效利用、病虫害防治、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产后剩余产品精深加工、农业机械化、产业经济等专家岗位设置和综合试验站布局,组建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在突破性棉花品种培育、绿色高产高效栽培、耕地质量提升、关键机具及智能装备、棉籽及秸秆高值化加工利用等方面开展技术集成、研发、推广,强化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促进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大豆产业。围绕新疆大豆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及存在问题,由首席专家牵头,进一步优化资源研究与育种、生物育种、水肥高效利用、病虫害防治、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农产品精深加工及贮藏运输、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产业经济等专家岗位设置和综合试验站布局,组建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在大豆育种创新和新品种选育、高产栽培、绿色增效、大豆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开展技术集成、研发、推广,强化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促进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油料产业。围绕新疆油料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及存在问题,由首席专家牵头,进一步优化油菜、花生资源研究与育种,向日葵、油菜、花生绿色栽培,病虫害防治、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农产品精深加工及贮藏运输、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种植及收获机械、产业经济等专家岗位设置和综合试验站布局,组建油料产业技术体系。在油料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与高效育种、高产栽培、农机农艺融合、绿色生产、油料精深加工等方面开展技术集成、研发、推广,强化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促进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六)西甜瓜产业。围绕新疆西甜瓜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及存在问题,由首席专家牵头,进一步优化西瓜、甜瓜资源研究与育种,生物育种技术与方法、露地及设施蔬菜绿色栽培、病虫害防治、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农产品精深加工及贮藏运输、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土壤和产地环境污染管控与修复、产业经济等专家岗位设置和综合试验站布局,组建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在西甜瓜种质资源鉴定、创制及新品种培育、绿色高效生产、农机农艺融合、简约化栽培、采后处理和加工等方面开展技术集成、研发、推广,强化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促进西甜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七)蔬菜产业。围绕新疆蔬菜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及存在问题,由首席专家牵头,进一步优化资源研究与育种、资源研究与育种加工、绿色栽培、病虫害防治、水肥高效利用、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农产品精深加工及贮藏运输、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设施农业工程与装备、产业经济等专家岗位设置和综合试验站布局,组建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针对露地、设施、菌菇类蔬菜及加工番茄、辣椒等蔬菜,在蔬菜优异基因挖掘和资源创新、新品种选育、优质绿色高效栽培、水肥一体化高效利用、高效机械、蔬菜贮藏运输与加工利用等方面开展技术集成、研发、推广,强化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提升蔬菜保供能力和产业效益,促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八)核桃产业。围绕新疆核桃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及存在问题,由首席专家牵头,进一步优化遗传育种、高效栽培、配套农机、精深加工、产业经济等专家岗位设置和综合试验站布局,组建核桃产业技术体系。在核桃新种质新品种培育创制、简约化标准化绿色生产、精准水肥、机艺融合、核桃深加工和副产物增值利用等方面开展技术集成、研发、推广,强化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促进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

  (九)红枣产业。围绕新疆红枣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及存在问题,由首席专家牵头,进一步优化资源育种、栽培与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与质量安全、品质形成与调控、产后贮藏加工、产业经济等专家岗位设置和综合试验站布局,组建红枣产业技术体系。在红枣主栽品种改良、砧木和新品种选育及创制、轻简高效栽培、促花保果、低产低效枣园改造、水肥高效利用、病虫害高效绿色防控、环境控制与质量安全、品质形成耕与营养调控、鲜枣采后贮运保鲜、干枣储藏与品质保持、高值化加工等方面开展技术集成、研发、推广,强化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促进红枣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杏产业。围绕新疆杏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及存在问题,由首席专家牵头,进一步优化资源育种、栽培与品质调控、病虫害防治与质量安全、贮运加工、精深加工、产业经济等专家岗位设置和综合试验站布局,组建杏产业技术体系。以鲜食品种系列化、加工品种专用化为方向,以生产提质为核心,以产后增值为目标,在优良品种选育推广、水肥药精准施用、绿色高效生产、农机农艺融合、产量品质调控、采收、贮藏、冷链、加工等方面开展技术集成、研发、推广,强化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加快新疆杏、新梅、杏李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一)葡萄和葡萄酒产业。围绕新疆葡萄和葡萄酒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及存在问题,由首席专家牵头,优化资源育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果园管理、机械化、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采后保鲜贮藏、葡萄酒酿造、精深加工、产品营销等专家岗位设置和综合试验站布局,组建葡萄和葡萄酒产业技术体系。在葡萄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推广、整形修剪、智慧栽培、水肥高效利用、花果精细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质量安全、贮藏保鲜运输、葡萄酒酿造、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开展技术集成、研发、推广,强化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促进葡萄和葡萄酒产业提档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三、申报条件

  (一)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设置方案〉的通知》(新党厅字〔2024〕3号)和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名单的通知》(新党农领办〔2024〕4号),优先支持自治区已成立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

  (二)重点支持与自治区相关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核心链企业、骨干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重点地州市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协同创新机制,稳定运行2—3年、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的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

  (三)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支持产业技术体系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岗站设置,积极吸纳区内外相关优势学科、高水平研发团队、科研院所、高校及产业链上下游相关链主企业、核心链企业、骨干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入,通过签订具备法律效力协议等方式,充实完善专家团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四)本项目仅限以联合体形式整体申报。

  (五)联合体牵头单位应当是在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其他企事业单位。单位及法人代表无不良信用记录,具备与项目实施相匹配的基础条件和能力,具有健全的科研、财务等管理制度。

  (六)作为牵头申报人的首席专家,应优先选择国内本领域知名专家,应当具有正高级职称。

  (七)首席及岗站专家政治立场坚定,在新疆本行业及研究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威望、社会影响力和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生产一线科技服务成效显著,所在单位及团队科技力量与申报岗位需求相匹配,无违规违纪违法、科研失信等不良记录。首席专家、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在项目执行期内保证在岗在位。

  (八)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鼓励国内知名专家担任名誉首席。支持与疆内团队有深度合作的疆外本领域专家担任体系岗、站专家,疆外专家在疆内须有依托单位和稳定团队,每年在疆工作时间应不少于120天。疆外专家担任岗站专家的数量原则上不超过15%。

  (九)在本体系担任首席、名誉首席、副首席及岗、站专家的人员,不得跨体系兼任自治区其他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申报同一特色优势产业的不同团队岗站专家,根据产业需要可选择服从调剂。

  (十)重点向南疆倾斜,原则上三分之一试验站设在南疆,三分之一专家团队进驻南疆,三分之一时间精力用在南疆。

  四、申报程序

  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一)发布指南。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会同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兵团农业农村局编制项目申报指南,经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后,在自治区、兵团有关媒体和平台公开发布。

  (二)组织申报。牵头单位以联合体形式整体申报(每个产业领域限1项),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进行审查,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无异议后,报送自治区行业主管部门。

  (三)形式审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会同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兵团农业农村局对申报对象进行资格审查后,将符合条件的对象资格文件及申报材料报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查重。

  (四)专家评审。邀请院士、行业知名专家和龙头企业产业专家领衔,组建专家评审组(疆外专家数量不少于70%)进行评审,按评分排名提出优先建议资助名单及经费支持额度。

  (五)审议确定。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兵团农业农村局根据专家评审结果,提出拟入选名单及经费支持额度,在一定范围内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报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审定实施。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入选通知,由行业主管部门与项目申报牵头单位签订任务书,正式启动实施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五、支持措施

  每个项目连续支持3年,全周期支持资金额度最高不超过1800万元(对于产业规模大、作用发挥突出的,全周期支持资金额度可突破1800万元),资金分年度拨付。项目经费由首席专家主导使用,赋予充分技术路线决策权、经费支配权和资源调度权。资金使用接受财政、审计部门全程监督,确保合法合规。

  六、相关要求

  (一)牵头单位原则上应在正式启动申报工作前与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沟通,研究方向应与自治区、兵团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相符,研究内容不得重复。

  (二)申报坚持互斥原则,各项目间不得多头申报。

  (三)申报截止时间为2025年9月30日20:00,逾期不再受理。

  联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联 系 人:郭岩青

  联系电话:0991-2889066

  联系单位: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联 系 人:程瑶

  联系电话:0991-5580237

  联系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

  联 系 人:李敏

  联系电话:0991-2896188

   

  附件:1.新疆重点产业人才支持计划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项目申报书

  2.新疆重点产业人才支持计划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项目申报信息汇总表

  
附件1

   

  新疆重点产业人才支持计划现代农业产业

  技术体系项目申报书

  (样式)

  项目名称:XX产业技术体系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牵头单位:               (盖章)

  推荐单位:               (盖章)

   

   

   

   

  二〇二五年


  

  一、立项依据

  (一)新疆XX产业发展现状(1500字以内)

  (二)新疆XX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800字以内)

  二、团队组成

  (一)负责人简介

  (二)岗站设置及团队组成

  三、主要任务

  (一)工作任务

  (二)拟解决的问题

  (三)年度计划

  四、预期目标及考核指标

  五、工作基础

  (一)牵头单位简介

  (二)主要工作基础

  六、经费预算

  
附件2

   

  新疆重点产业人才支持计划现代农业产业

  技术体系项目申报信息汇总表

   

  推荐单位(盖章):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出生年月

  职称

  现从事专业

  申请自治区财政补助资金(万元)

   

   

   

   

   

   

   

   

   

   

   

   

   

   

   

   

   

   

   

   

   

   

   

   

   

   

   

   

   

   

   

   

   

   

   

   

   

   

   

   

   

   

   

   

   

   

   

   

   

   

   

   

   

   

   

   

   

   

   

   

   

   

   

   

   

  


原文链接:http://nynct.xinjiang.gov.cn/xjnynct/c113605/202509/3c2870b195a5428697ba4fd51bce8a8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网站声明|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村法务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农商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农商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

农村法务网 ncf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22904号-72

联系电话:010-57744786  监督电话:1851694831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74478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客服QQ:47336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