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施品质提升典型案例 (第二批)丨南平市顺昌县双溪街道无障碍设施改造提升项目
发布时间:2025-07-22 15:16:16 作者:佚名 来源: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无障碍设施品质提升工作,持续打造贯通连续、安全便捷、示范效应明显的无障碍设施样板,不断扩大无障碍设施覆盖范围,推动新增设施质量和存量设施品质双提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平等融入社会生活提供更加便利条件。2024年,福建省城市品质提升办工作组办公室印发了第一批无障碍设施品质提升典型案例。2025年,为进一步总结无障碍设施品质提升的好经验好案例,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遴选了第二批无障碍设施品质提升典型案例,供各地学习借鉴。
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
▼▼▼
南平市顺昌县双溪街道
无障碍设施改造提升项目
南平市顺昌县双溪街道遵循畅行城市、全龄友好的建设目标,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细改造、科技赋能的原则,聚焦无障碍通行、服务、信息交流设施三大板块,全面提升无障碍设施品质,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无障碍设施环境。

项目总平面图
建设情况
项目位于顺昌县中心城区,覆盖面积218.6公顷,涵盖5个居住小区、16个公共建筑、6个公园广场、4条城市道路、1个公交场站等32个子项目,建成326个缘石坡道、7.19公里盲道、120个无障碍坡道、14个无障碍卫生间、77张无障碍座椅、2部爬楼机等设施,全方位完善无障碍设施环境建设。
经验做法
高位谋划,构建科学高效推进机制
顺昌县政府主导,建立专题调度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形成“责任到人、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引入专业技术团队开展全过程 “陪伴式服务”,通过实地勘测、群众调研、专家论证,制定分级分类的提升方案,确保规划科学、建设精准。同时,围绕“富屯溪两岸+中心城区”,规划“两带一心”无障碍空间格局,统筹新老城区资源,优化全域功能布局。
全龄导向,打造多元融合设施体系
以“全龄共享”为目标,统筹不同群体需求推进设施建设。在公共建筑、交通站点、政务服务中心等场所,增设无障碍坡道、低位服务台、轮椅通道等设施;在公园绿地配置长廊扶手、无障碍休憩座椅及卫生间;采用嵌入式改造与绿色施工方式,规范设置盲道、缘石坡道等基础通行设施,全流程贯彻节能减排理念,实现环境设施与服务保障协同升级、构建包容共享的公共空间。

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卫生间
无障碍坡道科技赋能,突破地域限制提升效能
针对山区地形高差大的特点,引入爬楼机、升降机等设备,解决老旧小区垂直通行难题;部署语音播报系统、电子导视牌等智能设施,为视障及认知障碍人群提供精准导航;以“15分钟生活圈”为依托,优先覆盖居民高频活动场景,推动无障碍设施向智能化、便捷化转型,有效突破地域环境制约。

无障碍爬楼机无障碍爬楼机共建共治,完善长效动态优化机制
创新“体验式共创”模式,组建工作专班联合社区、群众参与改造设计。邀请残障人士、老年人担任“无障碍体验官”,通过实地测试、改造对比、云端反馈等方式收集意见建议,构建“社区参与-实地体验-精准反馈-动态优化”的闭环管理机制,确保无障碍设施建设持续贴近实际需求,实现长效惠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