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亭乡仁德村探索“农家书屋+”模式 构建乡村振兴文化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07-11 11:19:40 作者:佚名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近年来,桥亭乡仁德村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以文化振兴为突破口,创新打造“农家书屋+”融合发展体系,将传统农家书屋功能拓展为集产业发展、农技推广、关爱服务、普法教育、移风易俗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平台。通过资源整合、功能叠加、服务创新,让小小书屋焕发新生机,成为滋养乡风文明、赋能产业升级、服务基层治理的乡村振兴文化引擎。
“农家书屋+产业发展”:点燃致富新引擎
仁德村立足本地柑橘、水稻等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在农家书屋专门设置“乡村振兴读书角”,配备《果树高效栽培技术》《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指南》等书籍100余册,并建立“群众点单—书屋配书—专家授课”服务链。今年以来,联合乡农业服务中心开展“书屋课堂”6期,围绕柑橘黄龙病防治、水稻绿色高效种植技术等主题,采用“技术手册自学+田间地头实操”模式,发放技术手册200余份,培育乡村产业发展能手11人。
“农家书屋+伴读关爱”:托起留守儿童成长梦
针对村内留守儿童课后教育缺失问题,书屋推出“周末读书会”,组织返乡大学生、退休教师等志愿者开展作业辅导、兴趣拓展活动。创新“1+N”伴读机制,通过共读红色故事、科普绘本,举办“我的书屋我的梦”绘画比赛,累计服务儿童50余人次。10岁的留守儿童小雨在日记中写道:“书屋就像我的第二个家,这里有书看、有人陪,我再也不怕一个人写作业了。”
“农家书屋+普法惠民”:筑牢基层法治防线
聚焦妇女权益保障、老年人财产保护等民生痛点,书屋开辟“法治微课堂”,联合乡司法所工作人员、志愿者等组建普法队伍,发放普法资料350余份,内容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通俗易懂方式呈现婚姻家庭、财产继承、防范电信诈骗等适用法律知识,累计发放普法资料300余份。同时,普法人员现场耐心答疑,将法律条文转化为“家常话”,确保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现在遇到事,大家先翻书查法,再不会蛮干了!”村调解员莫大姐感叹道。
“农家书屋+移风易俗”:吹起文明新风
在仁德村,农家书屋不再局限于知识传播,更成为移风易俗的前沿阵地。每逢传统节日,书屋便举办“文明乡风大课堂”,村民围坐一起,分享“零彩礼婚礼”“简办寿宴”等鲜活案例,用乡邻故事破除攀比之风,同时,利用书屋举办“文明新风大家谈”活动,村民围坐共商《村规民约》修订,将“婚事新办不超过20桌”“丧事简办不搞封建迷信”等条款写入村规。邀请乡贤、村干部、老党员讲述身边移风易俗故事,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如今,仁德村的婚丧嫁娶不再充斥攀比之风,取而代之的是互帮互助、勤俭节约的文明新气象。
从“单一阅读”到“多元服务”,从“文化粮仓”到“振兴学堂”,仁德村通过“农家书屋+”模式,实现了文化服务与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的深度共振。这座占地不足80平方米的乡村书屋,正以知识传播为支点,撬动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乡村振兴新格局,让文化振兴的种子在乡土深处生根发芽。
